疫情之下的毕业季,实验、毕业论文、就业……毕业生们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
对不懂的地方平常心、放宽心,要以理解为主,不要强迫记忆。担任楼层志愿者为同学们送饭,参加枫林知识竞赛,筹备创新创业大赛,云参与科研前沿讲座,与家人朋友在线聊天,和室友一起娱乐放松,研究围棋定式,学习作图软件、公众号运营......刘心怡认为,不要老想着不好的事情,情绪好了才能提高学习、办事效率。
官微将陆续推送医学生们在疫情封控期间的经历,让我们共享彼此的故事,体验各自的成长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刘心怡说:不管直播、录播,都要和老师多交流,少‘摸鱼、多思考,勤互动会形成正反馈。刘心怡表示,学习要有耐心,抱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去探索知识,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有大的收获。特别是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她或是反复回看网课相关片段、或是上网搜索课件资料、或是咨询学长学姐和老师。
疫情期间,刘心怡与室友在寝室做平板支撑即便是在特殊时期,刘心怡也会掌握自己的节奏,让身心保持良好的状态。不能因为录播课可以回放就懈怠。在两个月备赛过程中,杨康绮和指导教师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英语演讲与辩论中心时丽娜一直保持一定频率联系,打磨稿子、准备相关的问答,针对稿子的选题、素材的选择、思想的深度、思路的设计,经历了无数个小时的讨论,有时就一个词的替换会讨论很久。
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从与自己母亲的故事出发,在决赛中呼吁全社会倾听专业声音,理解、接纳、关爱和分担母亲的真实压力。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电话连线时,传来杨康绮愉悦的声音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从与自己母亲的故事出发,在决赛中呼吁全社会倾听专业声音,理解、接纳、关爱和分担母亲的真实压力。
杨康绮在宿舍备赛还是在北区学生宿舍,还是穿着在IPSC中国区大学组选拔赛上那件白色西服。在时丽娜看来,杨康绮的选题紧扣所给主题,聚焦具体社会议题,逻辑严密,不仅具有新意,还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看得出来,评委都被演讲吸引,并深受触动,她的临场发挥也很到位,见招拆招,从不避重就轻,面对问题和挑战,逐个击破。
在一周的赛程中,杨康绮从IPSC小组赛第一,到全球六强,今天夺得冠军。IPSC评委会主席 Robert Buckland评价说。这是继1996年刘欣、2005年夏鹏后,中国大陆选手时隔17年后第三次在世界英语演讲大赛中捧得冠军奖杯。因为疫情封控在校,她全程都在北区学生宿舍完成。
在两个月备赛过程中,杨康绮和指导教师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英语演讲与辩论中心时丽娜一直保持一定频率联系,打磨稿子、准备相关的问答,针对稿子的选题、素材的选择、思想的深度、思路的设计,经历了无数个小时的讨论,有时就一个词的替换会讨论很久。电话连线时,传来杨康绮愉悦的声音。▲IPSC评委会主席 Robert Buckland我们认为演说内容最引人入胜,观点最发人深省,而且勇于挑战,并将这些与卓越的、引人入胜的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是来自中国的选手——杨康绮,她的表现感染力强,充满能量。杨康绮与指导老师时丽娜杨康绮说:我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时丽娜老师,从我大一刚入学开始,就在演讲的这条路上对我带来很多的指导和鼓励,从专业的技巧到精神上的支持,给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
杨康琦IPSC比赛演讲很开心可以拿到这样一个好的结果,也非常荣幸可以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制图: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
在整个备赛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大学英语教学部和英语演讲与辩论中心大力支持和多方配合。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在刚刚结束的2022国际公共演讲比赛(IPSC,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下文简称:IPSC)全球总决赛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2020级本科生杨康绮与来自全球3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获得全球总冠军。
这一次,杨康绮更加自信、从容。再次恭喜杨康绮在世界舞台展现复旦青年、中国青年的青春风采,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努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我还要感谢学校所有为我提供过支持的老师和同学,再要感谢我的室友,因为过去的两个月,在寝室备赛的过程中会比较吵,也很感谢她们比较包容。从选拔赛到半决赛、决赛的准备,前后一共两个月时间。从自己专业有关方向入手,在半决赛探讨共享医疗决策,倡导打破医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共享医疗决策是时下和人文医学有关的热门话题,之前上课时,老师也讲解过相关内容。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虽然没有上过外语学校、国际学校,杨康绮有时语言上略有瑕疵,但面对来自众多包括英语母语、非母语的国家的选手,她毫无胆怯,一周时长的国际赛征程,不断突破重围,再次证明,演讲是思想的交流,而不只是语言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思想的交流
平时有需求时,大家都在楼栋群里询问交流,或是交换物品,或是分享菜谱,促进了邻里关系。两天后,他邀请离退休党支部的另一名党员,一起到居委会亮身份,要求给他们分配工作。
她表示,在这些志愿服务中,和大家即使只是眼神交流,也能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力量。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许晓明教授说。
就我自己而言,作为一个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和基层书记,我不上谁上?这时候就该是我们这样的人站出来,多做一点事情,我没有任何理由退却。每次一忙,就是三、四个小时不停歇。
疫情以来,复旦大学不少教授在校外,在社区,主动下沉一线,化身为社区志愿者,在抗疫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当时报了三个时间段的志愿,能报上名,还是因为刚好赶上晚上在写文章,及时看到信息,拼手速填报上去。段伟说,严钰锋在疫情防控方面经验丰富,穿脱大白的要领,是严钰锋教他的。负责核酸检测工作的不仅有居委、党员志愿者,还有一些非党员志愿者,但是大家一开始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调度,缺乏有效沟通。
73岁复旦退休老教授参加志愿者服务参加社区抗疫一线工作的,不仅有复旦的在职教授、老师,退休老教授也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里。老人的两个孩子不在身边,老人家自己不方便做抗原,我就跟楼长自荐,说明自己每日上门帮忙的意愿。
其他楼栋的志愿者把这些物资消杀、静置一段时间后,运送到各个楼下,段伟和同伴们再一起把物资从楼下分送到各家各户。经济学院冯剑亮父子、史地所韩昭庆夫妇、脑科学研究院邵志勇夫妇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参加志愿服务。
2014年,许晓明从管理学院退休。为了避免人员交叉,雷震所在的小区核酸检测采取一户一通知的方式。
退休后,许老师也没闲着,而是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为大家服务的工作中去。前几天高艳琴要参加早上8点的会议进行博士生面试,她7点40分就到那户老人家去,帮忙做好抗原。用点滴小事温暖他人,也温暖了自己。大家都争当志愿者,奋力为小区早日解封、为上海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尽一份力。
封控解除后,他和楼栋其他志愿者集体承包了整个小区的快递运送,进行物资接收、消杀、静置,分送到各楼等工作。我很感谢居委会对我的照顾。
复旦书馨公寓的志愿工作一天有三班,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严老师差不多每天都会参加一次志愿工作。核酸检测设计了行走路线图,住户根据设计的方向行走,避免和其他人打照面。
我就是做了一件微小、简单的事情。5月4日晚上,其他楼居民见段伟所在楼的志愿者太辛苦,要求分担志愿工作,那天晚上23:40,居委发出未来一周志愿排班表,20分钟内,值班表就填满了。